那些拒绝基督神性的人经常在马可福音10:17-22中声称,耶稣通过否认他是善的这一概念来否认他的神性。全文如下:
"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,有一个人跑来,跪在他面前,问他说:'良善的夫子,我当作什么事,才可以承受永生?'耶稣对他说:'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?除了神一位之外,再没有良善的。诫命你是晓得的:不可杀人,不可奸淫,不可偷盗,不可作假见证,不可亏负人,当孝敬父母。'他对耶稣说:'夫子,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。'耶稣看着他,就爱他,对他说:'你还缺少一件,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,就必有财宝在天上,你还要来跟从我。'他听见这话,脸上就变了色,忧忧愁愁地走了,因为他的产业很多。"
耶稣在这里是在指责那个人称他良善,从而否认他的神性吗?不。相反,他是在用这个尖锐的问题来促使这个人去思考他自己的话的含义,去理解耶稣良善的概念,而且尤其是人的缺乏良善。青年财主"忧忧愁愁地走了"(马可福音10:22),因为他意识到尽管他致力于遵守诫命,但他却未能遵守第一个最大的诫命——尽心、尽性,尽意爱主你的神(马太福音22:37-38)。那人的财物对他来说比神更宝贵,所以在神的眼中,他不是良善的。
耶稣在这里的基本教训是,良善不是来自人的行为,而是来自神本身。耶稣邀请这个人跟随他,这是唯一以神的最终标准行善的方法。耶稣向这位青年财主描述了跟随他意味着什么——愿意放弃一切,从而把神放在首位。当一个人认为耶稣在区分人的良善标准和神的良善标准时,很明显,追随耶稣是良善的。跟随基督的命令是基督良善的明确宣告。因此,耶稣正以这一标准劝勉这位青年财主接受,耶稣是良善的。因此,如果以这个标准耶稣真的为良善这是必然的话,那么耶稣就是在含蓄地宣告他的神性。
因此,耶稣向人提出的问题不是要否定他的神性,而是要吸引人承认基督的神性身份。这样的解释被约翰福音10:11所证实,在这一节中,耶稣宣称自己是"好牧人"。同样在约翰福音8:46,耶稣问:"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?"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耶稣是"没有罪"的(希伯来书4:15),圣洁无瑕疵的(希伯来书7:26),是唯一"不知罪"的(哥林多后书5:21)。
其逻辑可归纳如下:
1. 耶稣声称只有神是良善的。
2. 耶稣声称自己是良善的。
3. 因此,耶稣自称是神。
根据马可关于揭示耶稣真实身份的叙述,这样的说法是完全合理的。只有在马可福音14:62的大祭司面前,耶稣的身份问题才被明确地澄清。这个富有的青年财主的故事是一系列故事中的一个,旨在向读者指出耶稣是永恒的,神圣的,神儿子的化身。